项羽悲歌之时,有美人和之,此情此景出自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这也是虞姬最早形象之出处。司马迁以婉转之笔,兼同情之心,将“霸王别姬”写得缠绵悱恻,这是虞姬的首次亮相,亦是她的告别演出。
虞姬酬和霸王之歌前一句是“汉兵已略地,四面楚歌声。”这是在项羽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”之后的酬和。不觉得古怪吗?在正常情况下,当项羽心神大乱时,虞姬首先应该做的,是安稳住这个男人的心,哪有这样直接唱出战略结论性质的“汉兵已略地”的道理?这不是要彻底摧垮项羽的士气吗?
项羽是一个失败者,司马迁却专写他的英雄壮举,以及他不能成为英雄的缺憾。因此,“霸王别姬”成为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最富有感染力的场景之一。
刘邦厚葬虞姬有两个主要的原因,其一是因为虞姬在项羽被杀后,并没有听从项羽的话而自己苟活,而是虞姬自杀去地府陪伴项羽,所以刘邦很敬佩虞姬;其二是相传;刘邦是一个非常好色的人,而虞姬是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女子。所以刘邦选择了厚葬虞姬。
当虞姬得知项梁在于刘邦对战中死亡后,虞姬没有表现出任何害怕的情绪,而是精心的打扮,将自己装扮成自己一生中最庄重的样子,她还亲自下厨为项羽准备好了饭菜,当虞姬在为项羽跳舞表演的时候,虞姬果断的拔剑自刎。她当时的想法只有:自己不能成为相公的负担和累赘。她的这种精神不仅是让刘邦敬佩,让世人也非常的敬佩。
对于虞姬来说,她心中只有楚王,为了项羽不会给自己留有遗憾和顾虑,也为了不会因为自己而拖累项羽,决定死在楚王之前。不愿作为刘邦的战力品,于是在了四面楚歌的情形下,虞姬在楚王的营帐中,对酒舞剑,和歌自刎,与西楚霸王产生了一段《霸王别姬》的动人佳话。
对于传言所说,刘邦礼葬虞姬。并没有历史记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