候鸟有哪些?
候鸟品种较多,常见的有燕子、大雁、杜鹃、丹顶鹤、雪雁、天鹅、中华秋沙鸭、黄鹂、鸿雁、游隼等,其中燕子的尾巴呈剪刀状,大雁的体型较大,杜鹃羽毛颜色黑白相间,丹顶鹤属于保护动物,其顶部有红色肉瘤。
候鸟有杜鹃、天鹅、小燕子、大雁、鸿雁、雪雁、黑颈鹤、金斑鸻、黄鹂等。候鸟可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两种:夏候鸟,指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、生儿育女,幼鸟长大时,正值深秋,它们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,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,对该地区而言,这类鸟称夏候鸟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杜鹃:杜鹃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,部分为旅鸟,春季多于4-5月迁来,秋季于9-10月迁走,游动性较大,无固定的居留地;黄鹂:大多数为留鸟,少数种类有迁徙行为,迁徙时不集群。
侯鸟有哪些
1、候鸟品种较多,常见的有燕子、大雁、杜鹃、丹顶鹤、雪雁、天鹅、中华秋沙鸭、黄鹂、鸿雁、游隼等,其中燕子的尾巴呈剪刀状,大雁的体型较大,杜鹃羽毛颜色黑白相间,丹顶鹤属于保护动物,其顶部有红色肉瘤。
2、杜鹃:杜鹃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,部分为旅鸟,春季多于4-5月迁来,秋季于9-10月迁走,游动性较大,无固定的居留地;黄鹂:大多数为留鸟,少数种类有迁徙行为,迁徙时不集群。
3、白头鹤 体长约96厘米。头与颈大部分白色;额与眼先密生黑须羽,头顶前裸部朱红;体羽黑灰,三级飞羽弯弓形,羽枝松散。栖息于丘陵林间开阔的沼泽地、河口、湖泊。夏候鸟。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,其中有大白鹭、中白鹭、白鹭(小白鹭)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,世通称白鹭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4、家燕、杜鹃、野鸭、大雁、丹顶鹤、天鹅、鹈鹕、灰鹤、白鹳、黑鹳、鹗、苍鹭。白枕鹤、翠鸟、美洲鹤、黑颈鹤、白琵鹭、黑斑蝗莺。美洲王蝶、东亚飞蝗、蝙蝠。其中有些种类中有的种群不会在秋天从北向南飞往越冬地。
我国有哪几种候鸟
1、东北区产潜鸟、松鸡、旋木雀、岩鹨、鹪鹩、太平鸟等,其中,松鸡科的种类经济价值最大。山鹑、雉鸡也很繁盛,同时是许多种候鸟的栖息地。 华北区产褐马鸡、长尾雉、石鸡等。扁嘴海雀在东部沿海地区繁殖。还有广泛分布在古北界的一些种类,如岩鹨、旋木雀、鹪鹩、山鸦、交嘴雀等。
2、杜鹃:杜鹃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,部分为旅鸟,春季多于4-5月迁来,秋季于9-10月迁走,游动性较大,无固定的居留地;黄鹂:大多数为留鸟,少数种类有迁徙行为,迁徙时不集群。
3、豆雁在中国是冬候鸟,还未发现有在中国繁殖的报告。通常每年8月末至9月初即离开繁殖地,到达中国的时间最早在9月末10月初,大量在10月中下旬,最晚11月初。迁徙多在晚间进行,白天多停下来休息和觅食,有时白天也进行迁徙,特别是天气变化的时候。
4、夏候鸟,指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、生儿育女,幼鸟长大时,正值深秋,它们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,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,对该地区而言,这类鸟称夏候鸟。
5、白头鹤 体长约96厘米。头与颈大部分白色;额与眼先密生黑须羽,头顶前裸部朱红;体羽黑灰,三级飞羽弯弓形,羽枝松散。栖息于丘陵林间开阔的沼泽地、河口、湖泊。夏候鸟。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,其中有大白鹭、中白鹭、白鹭(小白鹭)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,世通称白鹭。
6、如家燕等,夏季遍及我国各省市,冬季迁徙到我国云南南部、海南岛、西沙群岛和台湾等地;又如杜鹃、黄鹂等也属夏候鸟,后者指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,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,幼鸟长大后,正值深秋,又飞临原地区越冬,对该地区而言,这类鸟称冬候鸟。如鸿雁、天鹅、野鸭等在我国长江中、下游即为冬候鸟。
候鸟有哪些品种
1、杜鹃 多数居住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树林中。大约三分之二的杜鹃,包括所有北美的种类,会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鸟;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杜鹃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。黄鹂 大多数为留鸟,少数种类有迁徙行为,迁徙时不集群。
2、燕子,在每年秋季时飞往南方,以蚊子、苍蝇等昆虫为食。雪雁,鸭科雁属鸟类,体型较大。天鹅,每年的3-4月份从南方飞往北方。丹顶鹤,体型较大,头顶有红色物质。杜鹃鸟,其体色多为黑白两色,以昆虫、草籽为食。
3、候鸟品种较多,常见的有燕子、大雁、杜鹃、丹顶鹤、雪雁、天鹅、中华秋沙鸭、黄鹂、鸿雁、游隼等,其中燕子的尾巴呈剪刀状,大雁的体型较大,杜鹃羽毛颜色黑白相间,丹顶鹤属于保护动物,其顶部有红色肉瘤。
4、候鸟有杜鹃、天鹅、小燕子、大雁、鸿雁、雪雁、黑颈鹤、金斑鸻、黄鹂等。候鸟可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两种:夏候鸟,指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、生儿育女,幼鸟长大时,正值深秋,它们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,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,对该地区而言,这类鸟称夏候鸟。